第二十九章 悲喜交集(1 / 1)

千古絕唱 楊力 893 字 27天前

北京中南海,毛主席、周總理聽了楊音講阿炳的故事後,立即發出了搶救民間音樂、民間藝人的號召。……阿炳見到了楊音兄悲喜交集,兩人抱頭大哭……北京中南海,在毛主席的書房內,秘書進來報告:“主席、總理,文化部副部長張風雷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楊音他們來了。”“好,讓他們進來。”“主席好!總理好!”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,說:“坐吧,你們送來的文件我們已經看過了,你把阿炳的情況再談一下。”“是,主席。”楊音便說了起來,“阿炳是無錫道士,名華彥鈞,他是我少年時代的朋友,他很有音樂天賦,是絲竹高手,尤其擅長拉二胡。少年時,他就被譽為小天師,成年後他的二胡更是名震四方,隻可惜在萬惡的舊社會淪為社會最底層,現在已身患重病。”張風雷說:“主席,阿炳現在身體已經不行了。”毛主席沉吟了一下,有力地說:“一定要搶救民間音樂、民間藝人。”周總理對他們說:“主席已經發出號召了,你們回去趕快組織搶救,一定要把阿炳的胡琴錄製好。”“是,總理。”中央音樂學院黨委辦公室,正在開緊急會議。黨委副書記李仁傳達了毛主席、周總理的指示,他說:“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、周總理的指示,按照黨的文藝方針,搶救民間音樂和民間藝人。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搶救阿炳,搶救民間的藝術。”李仁顯然很激動,他頓了頓,又說:“現在黨委決定成立一個工作組去無錫,並決定派楊音教授為組長。怎麼樣,楊教授有困難嗎?”“保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。”楊音說。“好,你是音樂家,又是阿炳的朋友,相信你一定能辦好。”這天,楊音一行來到了無錫,他們好不容易找到阿炳住的破屋,隻見門上一把鎖掛著。“阿炳上哪兒去了呢?”楊音說。工作組中的一位姓何的女老師說:“會不會是回老家去了?”“有可能,我們向鄰居打聽一下。”正好有一位老大媽從對麵走來,楊音忙走上前去問:“大媽,請問住在這屋裡的阿炳上哪裡去了?”“哦,打聽阿炳。他呀,可憐的瞎子,天天吐血,怕是上小泗村他堂兄家去了。”這時旁邊走過來一個老人說:“唉,可憐的阿炳,自從被車撞後就再也沒聽見他的琴聲了。”“楊老師,那我們去小泗村找他吧!”何老師說。工作組中的趙老師點頭說:“對,到小泗村去。”“好。我們搭船去。”於是,三人當天就搭了一隻船,到小泗村去了。到了阿炳堂兄家門口,楊音輕叩柴門:“阿炳在嗎?”小華出來開了門,“啊,是楊伯伯,快請進。”“阿炳在嗎?”“在,在床上躺著呢。”原來,阿炳身體越來越糟,堂兄就把他接到家中照顧。阿炳聽出是楊音的聲音,忙從床上爬了起來。“阿炳兄弟。”“楊音兄。”阿炳見到楊音,悲喜交集,兩人抱頭大哭。楊音看到阿炳瘦骨嶙峋,心情十分沉重,他說:“阿炳,都是萬惡的舊社會把你害成這樣。現在好了,有了中國共產黨,民間藝人有活路了。”阿炳哽咽道:“楊音兄,可把你們盼來了,你再不來,就見不到我了……”“不,不,阿炳兄弟,你一定要堅強,一定要活下去。阿炳,你知道我們這次來乾什麼嗎?是毛主席、共產黨派我們來的,是來搶救你的音樂藝術的。”阿炳聽了激動萬分:“啊,就是你曾經跟我說過的毛主席、共產黨?”“是的,是毛主席、是中國共產黨派我們來尋找你的。”“毛主席、共產黨……”可憐的阿炳那雙瞎了的眼睛熱淚奪眶,一滴一滴地順著他那消瘦的麵頰滾了下來。楊音也傷心得熱淚泉湧,他用手巾幫阿炳擦去淚水,可是擦去了,又不斷湧了出來,楊音傷感地說:“舊社會的藝人太苦了。”工作組的兩個老師也感動得熱淚直流。這時,華伯陽聽到消息也從雷尊殿趕來了,見了楊音他們,他說:“我已經知道你們是毛主席派來搶救民間藝術的,副市長李大忠已經跟我說了,我就是趕回來見你們的,太炊迎了。”華伯陽和他們一一握手。楊音說:“華道長,我們錄好阿炳的胡琴,還要到雷尊殿去錄道家音樂。”“好,好,歡迎你們。”這時,小華媽已把飯菜端了出來,說:“楊老師,快吃飯吧,都餓了。”於是,大家都坐下來吃飯。華道長說:“自從無錫解放了,道觀就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關懷,現在政府非常重視道家,我們再不受欺負了,以後我們還要好好發展道家音樂。”楊音說:“道家音樂非常優美,今後我們要好好弘揚。”吃完飯,大家幫著阿炳收拾好東西,阿炳就跟著工作組坐上船回無錫城去了。阿炳打開了門鎖,歎道:“我還以為我再也回不來了,真沒想到啊!”楊音說:“阿炳兄弟,彆傷心了,你要高興,馬上在這間小破屋裡,中國最優美的音樂就將誕生了。”阿炳聽了,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縷曙光……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