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國間諜從附近百姓口中,得知蜀漢陣營似乎發生異變。所謂異變,想必是孔明已死。魏國陣營為之騷動,於是,司馬仲達悠哉地進兵,不料卻看到楊儀的部隊揮著軍旗、大敲軍鼓,進擊而來。“撤退!這可能是孔明的計謀,千萬不能中計!”仲達下令撤退。“死諸葛嚇走活仲達。”後來,司馬仲達聽到五丈原百姓這麼謠傳,說了一句名言:“吾能料其生,不能料其死也!”其實最希望十萬蜀軍能安然歸返的,的確是魏國大將軍司馬仲達。日後,司馬仲達視察孔明留下來的五丈原營壘,又說了一句廣為人知的感歎語:“此天下奇才也!”楊儀等全軍都進入斜穀之後,才發佈孔明的死訊。主戰派的魏延果然反對撤退。“丞相雖亡,吾今尚在。府親官屬便將喪還葬,吾當自率諸軍擊賊。豈可因一人之死,廢天下之事耶?”魏延一直把孔明的“謹慎”視為“怯懦”,很看不慣。孔明死後,他放言要指揮全軍,並且向成都九*九*藏*書*網急報承受孔明遺命指揮撤軍的楊儀“謀叛”。而楊儀也向成都宮廷報告魏延拒絕殿軍的任務,還放火燒閣道阻止撤退,已然“叛變”。皇帝劉禪詢問到底哪一個人謀叛,留府長史蔣琬和侍中董允異口同聲回道:“魏延謀叛。”楊儀命令王平和馬岱攻擊魏延。因為病床上的孔明指示過,隻要有人想做出足以令仲達追擊的事,就“斬”。魏延被叛定謀叛,部屬四散,他與兒子、數名家臣一起逃至漢中,最後被馬岱所斬。如孔明所建議的,蔣琬成為蜀漢最高官,官拜尚書兼益州刺史。蜀漢在孔明死後,就不再授予“丞相”的官職。孔明死後五年,倭(譯注:即日本)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至魏,時間是魏景初三年(公元二三九年)。這一年明帝曹叡崩逝。蜀漢在諸葛孔明去世以後,還維持了三十年,但炎興元年(公元二六三年),劉禪迎奉魏國大軍入境,受封為安樂公。魏大?99lib.軍進擊而來時,身為蜀漢行都護衛將軍,拒斥勸降狀,最後壯烈犧性的諸葛瞻及其子尚,正是孔明的兒子及孫子,堪稱三代忠誠。相信他們麾下有許多西南夷出身的猛士。